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天,一个神色黯然的老兵,在坐满了刑期之后,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老家。
多年后,他曾经为自己辩解,说自己那也是无奈之举,是战场上的唯一选择,但是仍旧没办法获得人们的原谅。
战场之上,被俘是正常现象。中国军队有着宁死不降的传统,但也不是不能通情达理。冯增敏之所以又坐牢又遭人冷眼,绝不简简单单是因为他的投降。
事实上,他的队伍在放下武器之后,又做出了很多伤害国家和军队的事情。正是这些事情,才让他变得不可原谅。
那么,冯增敏和他手下的那些战俘,到底干了什么?他们又是在啥状况下被俘的呢?事情还要从中越两国的这场战争说起。
中国和越南,本是友好邻邦。在抗日战争时期,中国的两条物资大动脉之一,就是从越南到中国云南的滇越铁路。
通过这条铁路,大量的物资进入中国,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物资支持。而在越南的独立和反对殖民者的战争中,中国也是出人出力出物资,竭尽全力地帮助他们。
甚至在越南与法国人的“奠边府”战役中,正是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坚持,才让越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。
然而,在越南打跑了美国人、统一了南北越之后,情况却发生了变化。当时正值中苏交恶之际,苏联为了孤立中国,开始拉拢越南。
而越南的领导人黎笋,不顾中国当年的仗义支持,以自己的支持为筹码,大肆和中国索要“援助”。
而当时的中国,经济还并不发达,难以负担越南人的条件。所以一来二去,中越关系慢慢的变差。
如果越南继续自己的侵略步伐,连泰国也拿下了,那么就可以和苏联配合,从南北两个方向,对中国形成夹击之势。
这种担心,也确实不是空穴来风。就在越南攻击柬埔寨的同时,也派出一部分部队,频繁骚扰中国的边境地区,甚至越境杀人。
越南还在国际上发声,说中国的广西是越南的领土,说中国南海的部分岛礁,也是属于越南的。他们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,对中越和平伤害十分严重。
为了避免自身的被动,邓公果断下令,人民发起自卫反击战!而指挥这场战斗的,是身经百战的将军。
因为当时的越南,刚刚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争,士兵的战斗经验比较丰富,战斗力很强;
反观中国,部队正在进行改革,训练严重不足,武器也多是十几年没有更新换代的老装备。
在开战的前几天,情况似乎也是按照这一个剧变在走,的多次攻击都未能取得理想战果。
但是跟着时间的推移,中国军队强大的战术适应能力体现了出来,各种新的战法层出不穷。逐渐地,越南方面开始支撑不住了,不断向后退却。
1979年3月2日,拿下了越北重镇谅山,通往越南首都河内的门户已被推开。如果继续挥师南进,拿下越南首都绝无问题。
但是,突然收到了撤退的命令。这次作战,是中国对越南的一次“惩罚性”作战,目的是让他们老实下来,而不是斩将夺旗,吞并对方的国土。
如今,已经展现了自己的力量,惩罚的目的也已达到,自然就应该撤军了。
如果看战果的话,此时对比越军,有着碾压性的优势。在战斗中被越方捕捉的中国战俘,还不到40人,其中多数还是行走不便的伤病员。
相反,中方逮捕的越南武装人员,却有数千人之众。而双方的物资损失,也比越方更为惨重。
将军下令,将当年中国援助越南的物资全部烧毁,这就已经够让他们元气大伤的了。
随着中国部队的陆续回国,多个通道县市都建成了“凯旋门”,欢迎战士们回家。战士们唱着嘹亮的战歌,雄赳赳气昂昂地接受父老乡亲们的慰问。
但是这种场景,却让担任总预备队的第50军不是滋味。都是作战部队,凭什么别人立了功,自己成了看客?
于是,第50军的首长一再向前线指挥部请示,希望有机会能够让部队走出国门,体验实战环境。
指挥部觉得,此时战斗已接近尾声,应该没有硬仗可打的,于是便同意了50军的要求,让他们出境掩护友军撤退。
第50军,在历史上有着响当当的名声。汉江防线上扛住美军进攻接近一个月的成绩,已经足以彪炳史册。
但是,此时的50军,却早就不是那支铁军了。他们的大部分精干力量,早已调入其他部队参加作战,如今部队里,大部分都是无经验的新兵。
他们有一腔热血,但是却不够谨慎。随着部队的深入推进,448团没有按照原路线行动,而是兵分三路,向山区进行穿插。
而最为突出的2营,逐渐形成了孤军之势。他们不知道,自己走入了越军的埋伏圈。
1979年3月的一天,2营突然遭到敌人的攻击。当炮火声响起的一刹那,那些根本没上过战场、军事训练也不足够的新兵们开始慌乱了。
他们本能地举起枪向四方射击,但是打的什么?打到没有?他们根本就没有把握。
2营的指导员,火速让通信兵向团部发报,请求增援。但是,此时2营已经脱离大部队很远了,增援在短期内根本没办法到来。也就是说,眼下的2营,只能靠自己硬撑。
此时,2营的战士们还不知道,自己是被敌人一个师的兵力所包围,即使团部有心救援,要冲破这一个师的防御圈也十分困难。
而同时,越军在接连几次试探之后,不仅自己没占到便宜,反倒让中国军队打出了经验。的防守越来越有章法,弄得越军根本不敢靠近。双方就这样,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平衡。
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,8连连长冯增敏和1连连长李和平决定向山区转移,寻找敌人封锁线的空隙。
可是,他们刚走出没多远,就遭到了敌人的阻击。两个连队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敌人分割包围,只能越靠越近,而这也让敌人的包围圈越缩越紧。
眼看情况不妙,8连副连长王立新挺身而出,带着一部分人打头阵,想要冲破敌人的包围圈。但是,双方兵力相差实在过于悬殊了。
此刻摆在冯增敏和李和平眼前的,无非就是两条路:一条是缴枪投降当战俘,另一条就是稳固防御,和敌人拖下去,静待变局。
李和平是一个有荣誉感的人,他主张打下去,等待突围的时机;但是冯增敏,却想着带着还能战斗的二百多人投降。
军事主官动了投降的念头,底下的士兵自然是人心浮动。一时间,二百多个战士心神慌乱,不知接下来该怎么办。
但是此时,这种豪言壮语的感染力,已经比不上士兵们活下去的念头了。冯增敏更是大喊:
这句话,最终击倒了李和平。这位本以沙场报国为理想的军人,终究是低下了头,做出了让自己一生都为之后悔的事情。
这次投降敌人的,是448团2营所剩的全部219人。这也使得在几乎全部撤回国内之时,战俘数字猛增了5倍!
消息传来之时,司令员正在悠闲地看着武打电影。突如其来的打击,让他感觉到措手不及。
为了避免影响士气,他和政委向仲华商议决定,暂时对这一消息进行保密。但是,敌人的另一个“杀招”,却将消息捅了出去。
他们会在每天的固定时间,找两三个中国的战俘,在节目上自报家门,说出自己的姓名、籍贯和部队番号,以及被俘的经过。
越南人声称,这是他们出于人道主义,让这些战士来“报平安”的。但是,干过政工和宣传的人都知道,他们的真正目的,就是搞乱的军心。
但是,仍然有不少人违反禁令,频繁收听这些节目。他们的本意是通过这一些节目了解战场情况,但是每每听到自己熟人的名字时,仍然不免唉声叹气。
在战场上,中国的坦克部队发挥神勇,一路狂突猛进。结果,有一辆坦克走着走着,脱离了步兵的保护,单车冲进了高平省省会高平城内。
坦克在这里遭了暗算,被地雷炸翻了。其他的战友都认为,坦克里的乘员都牺牲了。宣传单位立刻在此地拍摄了纪录片,并且将这辆车的乘员当成了英雄来报道。
的首长们这才知道,这个人已经被俘了,而且还在配合越南人做宣传工作。
于是,追授英雄称号一事被紧急叫停。部队领导还给各个单位下达命令,要严加核查英雄事迹,避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。
越南人的这个做法,其实是非常卑鄙的。他们通过逼迫战俘“报平安”的方式,扰乱中国军心,抹黑中国的形象,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。
而另一方面,中国虽然捕获了越军的数千名战俘,却从来都是优待他们,从没让他们去干过这样的事。双方谁是仁义之师,因此高下立判。
很遗憾的是,448团2营的官兵,也是多次出现在了越南人的广播里,客观地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。
其实,战场上被俘无可厚非,毕竟在生死面前,没有一个坚定的内心是很难坚持到底的;
他们刚一踏过国境线,便脱下了越南方面发下来的衣服,几乎是赤身露体地奔向了自己的师长。他们聚在一起嚎啕大哭,扑倒在地亲吻祖国的泥土。
有一名战俘,从鞋底下抠出一枚自己偷藏起来的五角星,欢呼着举过头顶。他们这一路走来,确实是太不容易了。
他们几乎任何一个人都拿着中国人民送来的礼物,边走边向中国方面的管理人员行礼致敬。
有一个越南战俘,甚至大声斥责黎笋“背信弃义”,表明了自己不愿再回越南,要留在中国生活。
中越战俘一正一反的两种表现,已经能很明显地体现出,他们在对方战俘营里的待遇。在场的世界媒体,将这些画面统统收入了镜头,让世界再次认识了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。
中国战俘的苦难经历,和归国后的表现,并不能抵偿他们扰乱军心的罪过。不久之后,他们就被送入学习班,接受审查人员的询问。
至于冯增敏这个投降的领头者,则是被送上了军事法庭,被判处了15年的监禁。他出狱后,曾经接受过媒体的采访。
面对记者,他唉声叹气地表示,当初战场投降确实是无奈之举,那是想要活下去唯一的选择。
时至今日,关于这件事的争论仍在继续。很多人认为,中国对冯增敏等人的处理太过严苛,因为即使是士兵,也有活下去的权力,不应该苛责他们为国捐躯。
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,世界各国都很少有战俘继续在军队服役的例子,所以在这一点上,没有必要用双重标准来衡量中国人民。
他不仅以指挥官的名义倡导投降,而且还在投降之后,配合越南人搞宣传,来扰乱本国的军心。
如果他的行为上纲上线,也可和叛国罪画等号。即使是这样一个人,国家仍给了他活下去的权力,已经是很宽容了。
难道战场投降之人,还要当作英雄来宣传吗?这显然不合适。所以在这样的一个问题上,切不可慈母心泛滥,否则就是对真正英雄的亵渎。